2011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知识点(9)2016/5/14 11:17:07 |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发布者: | 查看:1635次

第五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考点一 审计标准(掌握)

一、含义:审计标准是进行审计时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不同于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实施审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判断审计质量的依据)

二、分类

1.按来源:内部(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目标等);外部(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机构制定的法规等)

2.按性质内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三、特点

1.层次性

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有不同的层次。

由高到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构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下达的计划指标→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2.时效性:应以审计事项发生时适用的法规、制度等作为衡量标准,而不能以审计时现行的法规、制度等作为衡量标准。

3.地域性:审计标准只在一定地区内有效。

四.选用

适当的审计标准应当考虑审计标准的相关性、可靠性、合法性和适用性(时效性、地域性)。

【例题1-单】(2006)下列关于审计标准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B.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

C.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

D.解除或者追究审计人员责任的事实依据

【答案】A

【例题2-多】(2004)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的.从审计事项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并考虑审计依据的( )

A.相关性

B.合法性

C.层次性

D.一贯性

E.时效性

【答案】AB

【解析】审计标准的选用要考虑相关性、合法性、可靠性、适用性。

考点二 审计证据的含义及分类(掌握)

一、 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取得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

二、 作用

1.审计证据是评价审计事项的事实根据。

2.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意见或做出审计决定的基础。

三、 分类

▲出题方式:1.把握定义,根据题中描述知道属于哪种证据;

2.考归类,判断清楚属于哪种分类,特别是给出例子判断分类;

3.考特点,能了解每种的特点

▲观点:基本证据是证实审计事项的直接证据,取得基本证据最为重要;但是要获取充分、可靠的证据体系,单靠基本证据是不够的。

四、 质量特征

数量:充分性

质量:合法性、客观性(可靠性)、相关性

【例题1-单】(2007)通过对库存现金进行监盘取得的证据属于( )

A.实物证据

B.视听证据

C.鉴定证据

D.环境证据

【答案】A

【例题2-单】(2006)审计人员对现金进行监盘后填制的库存现金监盘表属于( )

A.外部证据

B.环境证据

C.内部证据

D.亲历证据

【答案】D

【例题3-多】(2007)下列审计证据类型中,属于按来源分类的有( )

A.外部证据

B.环境证据

C.实物证据

D.内部证据

E.亲历证据

【答案】ADE

【例题4-单】(2009)下列有关审计证据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审计证据的客观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求

B.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之间或与其他审计证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程度

C.审计证据的合法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应符合法定要求

D.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

【答案】B

考点三 审计证据的决策(掌握)

一、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1)收集(2)鉴定(3)整理与分析

1.收集证据:见下一章

2.鉴定证据(联系证据的质量特征)

(1)客观性

一般来讲,受个人支配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可根据常识判断)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较具可靠性;相互矛盾,表明某项审计证据可能不可靠,审计人员需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非直接否定其中之一)。

(2)相关性

3.整理分析: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

二、影响决策的因素

1.风险因素:要充分考虑证据体系的完整性。

2.成本效益因素:需要考虑成本效益,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困难和成本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

3.重要性因素:证明同样性质的问题,金额大的审计证据比金额小的审计证据更重要;而证明不同性质问题的证据相比较,证明违反财经法纪的证据比证明会计核算差错的证据更重要。

【例题5-单】(2003)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

A.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工资结算表

B.被审计单位的采购合同

C.被审计单位财务经理的口头答复

D.审计人员直接收到的函证回函

【答案】D

【例题6-单】(2005)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

A.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B.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言词证据

C.有关审计事项的环境证据

D.审计人员亲自编制的相关资料

【答案】D

【例题7-单】(2008)下列有关审计证据可靠性的提法中,错误的是( )

A.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更可靠

B.从原件获取的证据比从复印件及传真件获取的证据更可靠

C.文件形式的审计证据比口头方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D.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外部取得的证据更可靠

【答案】D

考点四 审计工作底稿(掌握)

一、 含义

1.编写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或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2.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3.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手段。

4.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考核审计人员的依据。

5.行政复议和诉讼的重要佐证资料。

6.总结审计工作和进行审计理论研究的资料。

二、 分类

管理类审计工作底稿(如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借用资料登记簿、审计人员出勤记录等)——行政事务
业务类审计工作底稿 ——具体业务 按编制顺序 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
汇总审计工作底稿
按内容 审计日记
调查类审计工作底稿
审查类审计工作底稿
盘点类审计工作底稿
专项审计工作底稿
按格式 专用审计工作底稿(特定用途)
通用审计工作底稿(不预先设计特定格式)

一、 要素和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基本格式
索引号:   金额单位: 共 页 第 页
被审计单位名称  
审计事项  
实施审计期间或者截止日期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结论或者审计查出问题摘要及其依据  
审计人员   编制日期  
复核意见  
复核人员   复核日期  

【例题8-单】(2007)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审计工作底稿是控制审计质量的手段

B.审计工作底稿是明确审计人员责任的依据

C.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写审计报告的依据

D.非重大事项的审计工作底稿不需要进行复核

【答案】D

【例题9-单】(2007)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是( )

A.内部控制调查表

B.审计工作方案

C.现金盘点表

D.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

【答案】B

【解析】D属于业务类的调查类,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了,所以业务类。

【例题10-单】(2009)下列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

B.审计工作底稿是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C.审计工作底稿要经过被审计单位复核

D.审计工作底稿是考核审计人员工作质量的依据

【答案】C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新科教育”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版权均属新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获得本站协议 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科教育”,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课程
  • 税务师

    课程价格:咨询客服
    推荐指数:
    (5.0分)
  • 您的电话:

您好,新科教育精品课程
找到了感兴趣的课程!